葉金福:整治餐飲店“臟亂”還需多管齊下
作者:葉金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合肥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通告,一家“老字號”火鍋餐飲店因餐具衛生問題被曝光——該店使用的筷子,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除了“老字號”外,一些“高性價比”的“網紅”餐飲品牌在食品衛生安全不合格方面也紛紛“中招”?!斗ㄖ稳請蟆酚浾卟樵兏鞯厥袌霰O管部門公開通報的食品安全檢查結果發現,自2019年以來,“網紅”餐廳、新式茶飲連鎖品牌成為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高發地”——原料過期、食材掉地又回鍋、生熟混放、餐具不消毒、后廚臟亂……(4月27日《法治日報》)
眾所周知,對于消費者而言,餐飲店除了需要提供美味可口的食品外,更需要提供衛生安全的食品,從而既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美味”,又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如此,餐飲店才能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和好評,才能走得好,走得遠。
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些餐飲店的衛生安全狀況卻不盡人意,有的甚至是“臟亂”不堪,諸如原料過期、食材掉地又回鍋、生熟混放、餐具不消毒、后廚臟亂等衛生亂象比比皆是。餐飲店如此“臟亂”不堪,這叫消費者“情何以堪”?
近年來,各地因餐飲店食品衛生安全而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發生多起,比如:2019年10月,“網紅”卡拉多糕點因腸炎沙門氏菌污染在江西南昌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導致39位患者住院。2020年9月,烘焙連鎖品牌面包新語因沙門氏菌污染,造成四川成都一幼兒園多名幼兒及教師患病住院。這一起起食品衛生安全事件,既是給餐飲店“敲警鐘”,又是給監管部門“提個醒”。
筆者以為,整治餐飲店“臟亂”還需“多管齊下”。首先,監管要盡職。市場監管、消保委、食安等監管職能部門應積極承擔起監管執法的主體責任,既要全方位、全鏈條對餐飲店的衛生安全進行嚴監管、嚴督查,又要對不符合食品衛生安全要求的餐飲店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不妨通過高額罰單、列入“黑名單”、從業禁止等多種處罰機制,讓其既付出“經濟代價”,又付出“誠信代價”,更付出“禁業代價”,倒逼其切實履行好食品衛生安全職責,確保食品既衛生又安全。
其次,技防要跟進。相關部門不妨通過“技防”力量,強制要求餐飲店引入“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新模式,從食材入店、加工,到廚師調制、烹飪,讓其全方位、全過程處于“陽光操作”之中,既便于監管部門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實時監督,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看得明白,吃得放心”,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其三,要建立健全內部舉報人獎勵制度。相關部門不妨通過內部舉報人獎勵制度,鼓勵餐飲店內部員工積極大膽地對餐飲店衛生亂象進行檢舉揭發,便于監管部門第一時間介入、取證、處罰,既能對餐飲店實施精準查處,又能對餐飲店形成強大威懾力。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筆者相信,只要監管盡職,技防跟進,再輔以內部舉報人“檢舉揭發”,就一定能有效整治餐飲店“臟亂”亂象,從而切實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守護好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王鳴鏑:莫讓“編材料”帶偏“實干風”
宋鵬偉:對“三無產品”就當“應打盡打”
周志宏:利用社區團購發“疫情財” 須露頭就
葉金福:請給“小修小補”留下城市空間
120萬買“無風險”理財巨虧31萬,為何會敗訴?
葉金福:別讓“辣眼”電梯廣告游離于監管之外
周志宏:“沒聽說過”≠假冒偽劣
羅淇尹:“下來說”不如“立刻辦”
丁家發:“刷信用”先看病后付費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