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昊:建設美麗鄉村 共筑美麗中國
作者:李成昊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建設“美麗鄉村”是深入貫徹落實習生態文明觀的重要舉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外在表現。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活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重點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我國農村正處在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轉型期,2022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道路上,良好的生態系統可以保障農村經濟發展可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關鍵靠人,作為鄉村的主人,農民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弘揚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加強對農民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以“精神”促發展,從根源上遏制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美麗鄉村”不能光喊口號,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來,要以“綠色”為主題,以開展“綠色活動”為媒介,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來,加快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改善居住條件,強化擔當、精準發力,全面實施農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實際行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護屬于自己的“金山銀山”。
“美麗鄉村”要求是全方位、無“死角”的美麗,要統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文化和追求,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麗中國應聲而來。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丁家發:外賣“食安封簽”不能“封”不上
丁家發:保健品“坑老”須精準整治和嚴打
張艷曉:疫情“快走開”,鄰里情“留下來”
郭喜林:從小區攢24萬給業主分紅說起
楊麗娟:加引號的“情誼”不要也罷!
葉金福:“幼兒上網課”真的沒必要
丁家發:扒去餐飲最低消費的“馬甲”
袁文良:職場當消除35周歲的隱形門檻
于興杰:匯集物力、發揮智力共同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