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利用社區團購發“疫情財” 須露頭就打
作者:周志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市場監管部門近日接到市民反映,稱通過社區團購收到的套餐食品,與之前微信群里的價格標簽不相符。經查,上海酥薈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點心套餐,價格標簽注明128元的套餐包含其自有專屬品牌面包、蛋糕、麻薯等。當事人實際從第三方公司購入其他品牌產品。(澎湃新聞4月25日)
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擅自變更團購產品的品牌品類,侵害了消費者權益。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構成價格欺詐的違法行為。
遠不止如此。有市民舉報,孟某利用社區團購銷售水果搞價格欺詐。市場監管部門接到線索后,立即對孟某位于閔行區莘松路的經營場所進行執法檢查?,F場查見當事人在社區團購群中經營耙耙柑、哈密瓜,芒果等水果。其中,耙耙柑以每箱180元(10斤左右)進行價格公示,但執法人員現場對該批次庫存耙耙柑稱重下來每箱重量都在9斤左右。存在嚴重的“短斤缺兩”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相關規定,構成價格欺詐。市場監管部門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責令當事人將多收取的4266元退還給消費者,若在規定時限內未能退還的則予以沒收,并處罰款21330元。
還有,在疫情封控期間,上海益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江灣店在某平臺上高價銷售食用油等生活物資,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時間會同區公安局啟動聯合調查。當事人在藥房線下銷售價格為每桶77元的情況下,將某平臺“益豐大藥房江灣店”上的“多力葵花籽油5L”的銷售價格大幅提高到每桶150元。其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以及《關于疫情防控期間認定哄抬價格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相關規定,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據報道,目前這幾起案件都在抓緊辦理中。等待當事人的將是法律的嚴厲處罰。
當前,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社區團購已成為封控期間保障市民生活物資供應的重要方式并發揮出重要作用。然而,有的經營者目無法紀、利欲熏心,耍“小聰明”,動“歪腦筋”,竟然利用社區團購搞不法活動。不是短斤缺兩,就是質價不符,搞價格欺詐,企圖發“疫情財”。嚴重侵犯了消費者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給疫情防控帶來嚴重影響。對此,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關注,切實加強對社區團購組織者及經營者的提醒告誡和行政指導,對無良商家的一些不法行為必須加大打擊力度,從重從快嚴查嚴辦。連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群眾投訴舉報和社交平臺主動巡查,查獲多起價格違法行為,并公布了部分典型案例。此舉順民心、合民意;對不法商家是警示,更是震懾。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市場監管部門要“乘勝追擊”,強化監管,對利用社區團購發“疫情財”的不法行為,要“窮追猛打”、露頭就打。同時,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督促指導相關經營者,根據經營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務,按照公開、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做好明碼標價,切實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確保疫情防控順利進行并取得理想效果。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葉金福:請給“小修小補”留下城市空間
120萬買“無風險”理財巨虧31萬,為何會敗訴?
葉金福:別讓“辣眼”電梯廣告游離于監管之外
周志宏:“沒聽說過”≠假冒偽劣
羅淇尹:“下來說”不如“立刻辦”
丁家發:“刷信用”先看病后付費一舉多得
維揚書生:“建議”家長捐款是一出鬧劇
丁家發:外賣“食安封簽”不能“封”不上
丁家發:保健品“坑老”須精準整治和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