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興:說話要有分寸,做人要有尺度
作者:趙小興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人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說話是人的一種本能,掌握說話的分寸才是自身的能力。
說話有分寸感是高情商的一種標志,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高情商的人,和任何人說話都會有分寸感,不至于說不到點上,也不至于把話說過頭,因此,他們才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相反,說話沒有分寸的人,不僅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還會對人生和事業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何炅主持的某節目中,一位年輕藝人當著何炅的面,直言在湖南臺只認識他,不認識汪涵。這個直言讓誰都很尷尬,沒想到何炅卻機智回應:“那你肯定不紅,因為紅的人都必須要上過汪涵老師的節目。”這個故事同時讓我們看到了說話時能把握分寸和不能把握分寸的直接結果。
那么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好說話的分寸呢?
首先非禮勿言,對陌生人,切忌打聽對方的諸如身份、年齡、職業之類的情況。其次交往不逾矩,不越底線。出言有尺,嬉鬧有度;把握分寸,熟不逾矩。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不要過度侵犯別人,肆無忌憚的干涉別人的生活。不能因為關系好,就丟棄該有的尺寸。再次不要過度傾訴自己的負能量,當我們把自身的負能量全部表達出來以后,自己可能感覺比較輕松,但是傾聽者也會被你的負能量所累。最后不要對別人的隱私刨根問底,打聽別人的八卦,肆意傳播未經證實的言論,因為對他人的隱私的保護就是一種做人最起碼的尺度。
言由心生,處事原則都在你說的話里,在你的用詞,你的態度里。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語言的不可更改性要求我們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也許并不動聽,但最起碼要能體現出自己是個有尺度的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丁家發:“借疫裁員判賠9萬”給用人單位敲響
王鳴鏑:莫讓“督查”淪為“找茬”
維揚書生:孩子報警“抓爸爸”,別只當笑話看
葉金福:期待更多商家推行“線下無理由退貨”
岑長鍇:天天“3·15”,維權記心間
楊麗娟:“不見面治理”也是一種腐敗
王鳴鏑:莫讓基層沾惹“討巧之風”
丁家發:初婚年齡“破”30令人堪憂
葉金福:給電動滑板車“設限”很有必要